如何看待“不良教育”是创意的杀手,你捆住孩子了吗?-喵星闻

如何看待“不良教育”是创意的杀手,你捆住孩子了吗?

如何看待“不良教育”是创意的杀手,你捆住孩子了吗?的图片 -第1张

如何看待“不良教育”是创意的杀手,你捆住孩子了吗?的图片 -第2张

过年,难得同城的朋友们聚了聚,大人们搓起了麻将,孩子们到旁边的公园撒欢。

阳光中,活泼的小野马们爬上爬下,穿着泡泡裙的小公主思思被妈妈拉了回来,嫌她弄脏了漂亮的小裙裙,像个小绅士的雷雷也被喝止了爬高踩低的危险行为,孩子极不情愿的安静了一下,稍不注意又窜到了假山上。

一个下午,雷雷屡教不听,被罚不能吃冰淇淋;小公主思思腻在妈妈身边玩泡泡枪,眼睛却巴巴望着土坑里,玩得脸上身上都是泥巴的小哥哥,她其实也想去掏土、找蚂蚁的吧?

孩子眼里有趣的事,或许是大人眼里麻烦、危险的事。孩子们的世界,在大人过多的介入中,已摇摇欲坠。

如何看待“不良教育”是创意的杀手,你捆住孩子了吗?的图片 -第3张

李欣频在《十四堂人生创意课3》中的说法,一直回荡在我耳边:

“现在很多小孩,他们的创意正是最多、最好的时候,等到孩子慢慢长大,大人会说这个东西不能碰,那个事情不能做,到后来就变得压抑退缩,对很多东西变得没有知觉。不良的教育,就是把一个好好的、活生生的人,变成植物人的过程。”

为什么在今天,创意越来越稀缺?为什么我们明明都很用心培养孩子,但随着孩子长大,却经常事与愿违?

同事的女儿钢琴考过了十级,但从那以后再没摸过钢琴,她对妈妈说“我讨厌钢琴”,是什么摧毁了她心中喜爱的愿景?

我们大多数人也在长大的过程中,遗失了孩子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,即使刻意去放开自己的思维,思想所及之处,也一片白茫茫,像被线牵住的风筝,无法真正高飞。

李欣频的话,清楚点醒了长大过程中的那些限制我们想象力、创造力的东西。

如何看待“不良教育”是创意的杀手,你捆住孩子了吗?的图片 -第4张

孩子内心都有十万万个为什么,长大却没有了,是疑问都得到了解答?或许是,但从没质疑过答案吗?从没想过去追寻新的答案吗?

这个世界,未知的领域远远大于已知,但是越长大,我们的疑问却越少,这是否说明,随着长大,我们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却在减弱。

小孩子正因为无知,所以他的行为是无厘头的,是没太多限制的,所以往往能充满各种奇思妙想,因为无知,反而无限制。

“知”本身,代表着一定程度上的知识,但知识是把双刃剑,它能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,但若止步于此,也会成为限制我们思维,固化我们思维的桎梏。

在我们对孩子说这不行,那不能的时候,在我们为孩子划出道道,为了省心,替他规避一切风险的时候,也斩断了他通向体验大门的触角,变成越来越没有知觉的麻木的人。

孩子喜欢爬树,因为危险,会被禁止;孩子喜欢玩水、玩沙、玩土,也会因种种原因被限制,孩子世界里的许多创意想象,会因为符合大人的认知而被表扬,或不符合而被纠正。顺从大人的,就是听话的乖孩子,反之就是不听话的坏孩子,要被群起而攻之。

在这样错误信息的引导中,“懂事”,仿佛成了成长的最佳标志,而“懂事”本身却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想法,迎合他人。

试想一下,我们有多少小孩,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,没爬过树,没下过河,没翻过墙,甚至没打过架,外表干净漂亮,却像木偶,失了孩童般的调皮机灵,对一切充满着好奇和无穷的探索欲。

如何看待“不良教育”是创意的杀手,你捆住孩子了吗?的图片 -第5张

李欣频在书中写道:

“要感谢每一段独特生命的意义,如果能在80岁时感谢自己12岁逃学、24岁被情人抛弃、36岁被公司解雇、48岁生意失败、52岁生病开刀、64岁亲人离世……那表示这个人的生命视野,已经可以包含四季盛衰、生老病死,具备春去冬来春又回的生生不息,表示生命中最强大的力量,已经被这个人找到了。”

这段让我屡屡感动的话,暗合尼采的思想,要成为自己的主人,不盲从任何教条,而要自己去探索生命,找到自己生命最强健的力量。

所以,别怕孩子犯错,除了生死,除了大是大非,人生的很多错误、挫折、失败,都是增长生命力量,丰满人生的财富。而我们穷其一生的终极目的,不正是要过丰沛、强健的一生吗?

如何看待“不良教育”是创意的杀手,你捆住孩子了吗?的图片 -第6张

我所体会的陪伴孩子,还有一层意思,就是陪着孩子去探索那些他感兴趣,却因为危险不能让他单独做的事。

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最可贵的,它值得我们多花一些时间陪伴他们一起探索,学会驾驭风险,而不是因危险而放弃一切探索。

生命中的每一个畅想,都难能可贵,因为都是成长的契机。被规划好的人生好不好呢?当然也有可取之处,胜在稳定,但生命的可贵就在于它巨大的创造力,孩子们最大的成长,不是接受安排,而是挑起自己人生的重担,成为人生的主人。

曾经的青涩、无知,并不可笑,那些无畏风雨,生命向上的努力,正是成长最好的姿态,生命的每一段历程,好的、坏的,都是经历,而这些经历,是成长最丰沛的养分。

所以,有些经历不应该被人为规避,亲自攀爬高峰,远比坐飞机抵达目的地更来得畅快恣意,怕什么错误呢?循规蹈矩的人生,一眼望到头的人生,也很难坦然面对生死,无憾自己活过吧。

“想要恢复创意,很简单,就是回到孩子般的状态,对什么都好奇、完全没有成见、没有框架地去看这个世界。”

所以,无论家长、老师,我们需要提醒自己,不要挡孩子的路,别将我们的框架与价值观强加给他。

错误的行为,我们需要从道理上引导他,去自己思考,用自己的方式去看这个世界,得出自己的答案。我们最大的作为,是刺激他去思考,引导他去探索,而不是为他安排好一切

古人云: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启发式的,要引发孩子们提更多的问题,并且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。

而他们的应变力、学习力、适应力都在对对错错的实践中一次次加强,从而让生命更加强健,不是吗?

如何看待“不良教育”是创意的杀手,你捆住孩子了吗?的图片 -第7张

美国前教育部长理查德·赖利曾指出,2010年最迫切需要的十种工作,在2004年时根本不存在,我们必须教导现在的学生,毕业后投入目前还不存在的工作,使用根本还没发明的科技,解决我们从未想象过的问题。

这段话深刻揭示了,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,无论老师,还是家长,我们都属于现在,而孩子们属于未来。我们不能用有限的现在,去限制孩子未来无限的可能。

如何看待“不良教育”是创意的杀手,你捆住孩子了吗?的图片 -第8张

《放牛班里的春天》中那个音乐老师,他的勇敢正在于,他突破了体制的观念,抛开了好孩子、坏孩子的设定,用自己的音乐梦点燃了孩子们的创意梦想,让孩子们走出了“坏孩子”的标签,重拾自己人生的主动权。这个老师能力很强吗?不,他只是不用规则教条去限制孩子的可能,面对孩子的恶,他用耐心去启发他们心中的求知欲,为他们无限的精力与好奇心找到正确的使力方式。

导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,但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用自己的生命积淀,去点燃孩子的梦想,保护学生们的求知欲。

学习要下苦功夫,但学习的过程,是打开思路,而不是被种种规则定义固化,作茧自缚。

蝴蝶在破茧的时候,若有外力的帮助,它将永远不能展翅飞行;小鹰若没有老鹰妈妈狠心赶下悬崖,它也将永远学不会翱翔九天。我们的孩子们,是继续将他们困在一个安全的地方,定时投喂,还是将他们交还给他们自己的人生,去经历风霜?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。

赞 (0)

颁布圣旨 0

评论前必须登录!

登陆 注册